【瑪利亞是人類解放的主體和客體】
 阮美賢


對瑪利亞──耶穌的母親,在不少信徒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她亦為信徒帶來慰藉和心靈的支持,更有不少團體以她為學習的對象。自古至今,她都擁有無數的稱謂和形象,而最為人熟悉的莫如耶穌的母親、童貞女。這些稱謂雖有其神學上的意義,但在父權社會文化的影響下,則只能反映女性傳統的一面,亦只是男性心目中的女性形象,有論者認為這樣會忽略了她的獨立身分,也未能為受壓迫的婦女帶來釋放。

然而,當我們仔細閱讀和反省路加福音中瑪利亞說出的讚主曲,當中所展現的是一幅象徵人性和社會解放的圖象,不單她自己從種種社會壓迫中得到釋放,社會中其他貧困和無權勢者亦獲得舉楊。作為一位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太女性,瑪利亞可謂代表著貧困卑微的一群,她自己出身於平凡家庭,特別在當時,女性根本沒有任何地位,更不能公開與男性談話、她們不能到聖殿朝拜,當時的男性甚至在祈檮中感謝上主沒有讓他們生為女性,這些足見女性地位之低微。但上主揀選了瑪利亞這位平凡的女性與祂合作,實富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難怪瑪利亞說「因為他垂顧了他婢女的卑微,今後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1: 48)。

瑪利亞所代表的不只是經濟上貧窮的人,她更代表了那些沒有自強能力的人,如被貶低地位的人、鰥婦、孤兒、無力自顧者等,綜合來說,即是受壓迫的一群。但上主偏偏選中她作為建立公義社會的伙伴,正如舊約中所記載的不少先知都是出身寒微,上主亦揀選並派遣他們釋放以色列人。可見被視為卑微婢女的瑪利亞獲得了上主的眷顧而得到解放。

然而,讚主曲表達的信息不謹於此,透過瑪利亞的信德,她參與了救贖工程,成為解放的主體。讚主曲的核心思想正是對比了「心高氣傲」、「有權勢」、「富有」的人與「卑微貧困」和「飢餓者」的命運。前者「被驅散」、「從高座上被推下」、「空手而去」;後者則被「舉揚」,獲「飽饗美物」(1:51-53),瑪利亞指出上主正是要改變現時不公義的社會秩序,批判社會上的剝削和壓迫,這與整本福音的主題貫徹一致。耶穌的使命正是「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 4 : 18-20 )讚主曲正是預示天國來臨的前奏曲。

上主並非對世間疾苦無動於衷,任由人類互相壓榨,祂的計劃正是要改變這種不公平的狀況,而派遣其子耶穌基督來到世界,最後死亡復活,正是宣告基督已戰勝世界。瑪利亞作為基督的母親、救贖計劃的參與者,亦使她成為解放者的主體角色,由她口中預示基督來臨的使命是最適合不過的,這無疑突出了她的先知性使命和角色,及對貧窮者憐憫之心。

我們作為基督信徒亦應明辨自己的先知角色和使命,仔細觀察周遭發生的事情,留心時代徵兆,作出分析和反省,並對貧窮受壓迫者多加關懷、憐憫和扶助有需要的人,特別是邊緣社群和女性,因為她們是最受忽略、蔑視和輕看的一群。

對於身處環境較佳的信徒,更有需要體驗弱少者面對的處境,選擇優先關懷貧窮弱小者,並以各種方式來表達對他們的支持,以堅毅決斷的態度發出正義的呼聲,即使面對種種障礙亦應對上主滿懷盼望,正如瑪利亞相信上主不會對充滿壓迫的社會置諸不顧,始終有一天會改變這種狀況,因而透過讚主曲道出了耶穌基督介入歷史的使命和帶給人間的信息。
 

[ 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