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交流 園地


 
【  『基督的悲情』─ 天主的悲情   】
阿 信       


梁燕城博士在明報專欄多次談及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并翻譯為『基督的悲情』。我認為這譯名甚佳,因為很配合我對基督苦難的反省。

看這電影前有很多保留:沒有信仰的人可能認為如此軟弱無能的神真是令人費解、對猶太人有偏見的人可能加深偏見;有信仰的人對人的罪過也許會加深了解,會因內疚而律己以嚴,但這約束力能維持多久?

基督被鞭笞的鏡頭長達廿分鐘,起初想有這必要嗎?但想深一層,酷刑的慘烈和世界的罪惡是成正比的。君不見,在戰禍為患的每個角落:在巴勒斯坦、阿富汗、伊拉克、中美洲、非洲、愛爾蘭……鞭笞者及被鞭笞者如恆河星數;在人心幽暗的角落,嫉妒、怒恨、執著、各種惡念,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鞭笞。「祂被打傷,是因了我們的罪惡。」(依53:5) 基督的被鞭笞仍在繼續,何止廿分鐘?

長長的鞭笞鏡頭不單令我們感受基督的苦難,更令我們正視人生的罪孽和無邊的苦難。

原罪與救贖是基督宗教的核心信仰,但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使我對天主的悲情有更多反省。天主創造萬物,為的是讓其分享生命的好;但看到人類數千年的沉淪、喪心病狂、執迷不悟、妄自專大、惡向膽邊生;又或種種的身不由己,萬劫不復、慈父慈母心的天主除了天人同悲同哭,還可以做甚麼?電影中聖母的眼神最令人難忘,因為我覺得那就是天主的眼神:充滿哀傷、憐憫、無奈、溫柔、撫慰、但卻沒有放棄,反之願意為人承擔。就這樣子,天主的悲情成就了基督的悲情:沉淪的人啊!讓我和你走到人生最黑暗處,好讓我能更新一切。

參與基督的救贖不出於內疚的守法行為,反之在於心靈的轉化,充滿天主的悲情:為世上的鞭笞者與被鞭笞者,包括自己、同悲同哭,悲慟憐憫,但無懼承擔;當世界充滿天人的悲情,罪惡會被洗滌,基督的救贖便會圓滿。

零四年三月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