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怎樣利用《和平》祈禱?
《和平》首頁
本月份《和平》目錄
訂閱《和平》


二月《和平》


祈禱與服務


意向一

總祈禱意向: 願聖地的基督徒、猶太教徒及回教徒,能和平共處。

我熱烈歡迎相信唯一神教的三大宗教代表團,他們最近在亞歷山大共同發表了第一份宗教領袖宣言。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土地,每日所發生的暴力事件及其導致的死亡使我們很悲哀。作為有宗教信仰的男女,我們的使命,驅使我們為和平祈禱、宣揚和平及竭盡所能協助終止這些流血事件。

我重申,天主教會為正義的和平工作,這是堅定不移的。願全能的天主賜福你們,使你們能為聖地的人重修舊好,及重建信任而獻出力量。

若望保祿二世
週三會見信眾
2002年3月13日




聖地宗教領袖第一屆亞歷山大宣言


天主是全能的,而且富於寬恕及憐憫。因天主之名,我們這群回教、基督宗教及猶太教的領袖相聚在一起,為耶路撒冷及聖地的真正和平祈禱,並承諾竭力終止剝奪生存權利及人性尊嚴的暴力及流血事件。

根據信仰傳統,以天主之名殺害無辜是褻瀆天主的聖名,詆毀世上的宗教。在聖地發生的暴力事件是邪惡的,有良好信德的人必定反對。我們應像鄰人一樣,共同生活,尊重彼此的歷史及宗教傳統。我們呼籲全人類強烈反對煽動、憎恨及誹謗別人的惡行。

  1. 聖地是神聖的,這為我們三個宗教信仰來說都一樣。所以這些宗教的追隨者,必須尊重聖地的神聖,不能容許以流血衝突將之沾污。聖地的神聖與完整必須保護,人們對宗教及崇拜的自由必須受到保障。


  2. 巴勒斯坦及以色列人必須尊重創造主的神聖命令,因為祂的恩寵,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住在同一塊稱為聖地的地方。


  3. 我們呼籲兩個民族政治領袖,以全能者及先知的訓誨與精神,共同為一個正義、安全及持久的解決方案而工作。


  4. 作為第一步,我們呼籲各界尊重及遵守宗教界認可的停火協議,包括撤銷限制及重新談判。


  5. 我們尋求塑造出一個環境,讓這一代及將來的世代都能在彼此尊重、信任下共存。我們呼籲所有人停止煽動及傷害及適當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6. 作為宗教領袖,我們誓要繼續聯手尋求正義的和平,促使耶路撒冷及聖地達至修和,為的是人們的福祉。


  7. 我們宣布成立一個聯席委員會,將這宣言中的建議付諸實行,及與我們的政治領袖溝通。


亞歷山大
2002年1月21日



個人和團體反省
  1. 猶太教、回教及基督宗教有哪些相同的祖先?


  2. 為甚麼這三個宗教派別叫這土地做「聖地」?


  3. 這三個不同的宗教可以在「聖地」和平共處嗎?


  4. 我們可怎樣為「聖地」的和平貢獻力量?






意向二

福傳意向: 願大洋洲教會重視當地的神職及修道聖召。

主教們在特別大會上確認了由主教、神父及度奉獻生活的人,透過祈禱、忠誠、慷慨及簡樸的生活為主所作的見證。在教會的使命中,神父的角色是不可少的,其他獻身生活的方式亦十分重要,而且他們的工作範疇很廣,可惜人數卻很少。但大洋洲有很多年青人,他們是寶貴的精神資源,在他們當中,可以相信有很多是被召去當神父或度奉獻生活的。「是否有愈來愈多年青人會留心聆聽,及樂意接受耶穌所講有關天主要人特意選擇成為開花結果的使徒的話:『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實,去結常存的果實』(若15:16)。」(84年5月7日若望保祿二世在摩勒斯比港聖召彌撒講道)。參與會議的主教們指出,大洋洲的神父及獻身修道的人嚴重短缺,推廣聖召是每個天主教組織的當前急務。每位主教都要認真地在每一個階層 ── 教區、堂區、學校、家庭 ── 建立及實行一個聖召推廣計劃。會議的主教團懷著信心展望將來,奉託祈求「莊稼的主人派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路10:2),並堅信「天主自會照料」(創22:8)。

在神學院,未來的神父乃以基督善牧作典範,接受培育,「與基督結合在一起,去體認天父的意旨,去為托付給自己的羊群獻身」(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司鐸職務與生活法令,14)。每位主教都有責任根據本土文化及傳統,培育本地的神職人員。會議的主教團在這方面提出認真考慮採用更有彈性及有創意的培育學習方式,務要全面顧及大洋洲的修生培訓,當中的主要元素包括人性、思維、靈性及牧民。與此同時主教們表達了對極端宗教主義或世俗主義的關注,並擔心修生的能力不足,有時也擔心現在的修院培育忽略了修生對真正的學術及神修上的需要。

大洋洲某些教會的情況尤需關注,特別是巴布亞新畿內亞、所羅門群島及太平洋地區的其他島國。由於有更多的修生需要在自己的地域及文化中接受培訓,大洋洲開了新的修院,在感謝天主賜予寶貴的新聖召之餘,參與會議的主教團認為需要更多有足夠學術和培育訓練的本地員工,從事教育及培訓工作。為克服這危急的情況,有人建議共用大洋洲的人手,給予本地教區神父更多區內或區外的深造機會,成立一個各方同意的交換計劃,以滿足這些需要。主教團最關注修生能否在本身的文化內進行人格及牧民工作的培育。支持修院運作給教區沉重負擔,此問題定要解決。太洋洲在這方面的資源不足,因此應向普世教會、修會、信眾及其他學術機構求助,為這年輕的教會培育本地人才。大洋洲教會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這些培育,因為教會沒有舉行聖事的神父便不能運作,而沒有好的神父,教會更不能有良好的運作。

大洋洲教會成立的歷史,大概就是無數男女傳教士的歷史,他們無私地在不同環境和文化獻身宣揚福音。基本上他們持久地投入福傳工作,已經非常重要,他們還不斷以獨特的方式去豐富整個教會的生命。他們的聖召使他們善於促進教會團結合一。當他們為天主的國度服務時,追求的是完美的仁愛。他們回應大洋洲的人對靈修的渴求,也是教會神聖的象徵。牧者們應經常肯定自己的獨特價值,並要感謝天主賜予的奉獻生活方式:願意犧牲建立俗世的家庭,用這奇妙的?牲精神,奉獻一個或多過一個的孩子給天主。

信眾、組織及過奉獻生活的使徒團體一方面忠於其獨特的神恩,但也勇敢地去適應新的環境,用新的方法發射福音的光。好的培育為未來的奉獻生活是十分重要的,為有意之士提供最好的神學、靈修及人格培訓是重要的。年輕人在初學階段尤需要特別的支持。基於奉獻生活在大洋洲教會的重要性,主教們尤需尊重宗教團體或組織的神恩,盡量鼓勵他們與當地教會分享他們的特恩。例如可邀請他們參與教區的發展計劃或決策。同樣道理,主教們應鼓勵男女教友參與發展當地教會的牧民計劃。

默觀的團體已在大洋洲生根,他們以特別的方式證明天主的超凡及基督至高無上的愛。他們見證了個人及團體與天主的親密共融。參與會議的主教團意識到大洋洲教會不能缺少默觀祈禱的生活聖召。默觀祈禱由教會的心臟發揮其神秘力量,啟發信眾更徹底地跟隨基督。所以主教團促請大洋洲教會務要欣賞默觀的生活方式,並盡一切能力將之推廣。

若望保祿二世
主教會議後向信眾呼籲
<教會在大洋洲>
2001年11月22日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