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怎樣利用《和平》祈禱?
《和平》首頁
本月份《和平》目錄
訂閱《和平》


十一月《和平》


祈禱與服務


意向一

總祈禱意向: 願基督徒都能察覺天主的召叫,勉力度聖潔的生活,回應主旨。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第三個千禧年的開幕禮上說:「引導人成聖是教會牧職的當務之急,這職務正面對著前所未有的迫切性」(〈新千年的開始〉宗座牧函,30)。成聖是每一位基督徒的聖召。成聖當是推動基督徒畢生努力的唯一意向,是基督徒所做的一切的唯一目標。梵二說:「在教會內,無論神職人員或平信徒都被召成聖。正如保祿所說:『天主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聖』(得前4:3)」(梵二教會憲章〈各民族的光〉,39)。「所有基督徒,不論生活環境為何,都被召度圓滿的基督徒生活,臻於完美的愛德」(同上,40)。


在教會中體會一己的聖召

凡被召跟隨降生成人的基督,接受洗禮加入教會成為獨特的一員者,都是被召做成全的人,如同我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參瑪 5:48;19:21)。圓滿無缺的愛就是天主的成全,人的成全遂是臻於完美的愛。天主是愛(若4:8),在祂內是水乳交融、三位一體的愛的奧蹟。天主按自己的肖像和模樣造了人,並時刻保存祂所創造的男男女女,將召叫銘刻在他/她們心上。所以,男男女女都有能力,都有責任去愛和團結合一(參梵二〈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12)。愛,就是每個人的基本及天賦的聖召(參若望保祿二世,〈家庭團體〉宗座勸諭,11)。

基督徒的聖召是愛天主在萬有之上及愛人如己,在生活中與天主結合。這是付出的愛,捨己的愛;獻出,因為「施比受更有福」(宗20:25)。這是聖召,因為召叫源於天主,是人對天主召叫的一種回應。這是聖召,因為天主將這召叫刻在人性內,並藉著明顯的啟示將這召叫加強,邀請我們因為愛而生活並在愛內生活(聖經引證,不勝枚舉,只列少許: 參肋19:18,19:34; 申6:5,11:1; 約22:5; 瑪 5:43-45,19:19,22:37-40;谷12:30-31;路10:27;若13:34,15:12,15:17; 羅13:9; 迦5:15; 雅2:8)。這是源自天主的邀請,並非由人所決定,所以這是聖召。


慷慨回應天主的召叫

面對這邀請,人發現一條幸福的道路,渴望答覆── 因愛而活並在愛內生活。很明顯,並非所有男女都選擇這條路。仇恨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在世界中作惡,公然拒絕天主;在人類歷史中,一直都有人反對天主,反對近人。就算我們自己,都會受悖理之情所蒙蔽,一時自以為樂,而偏離天主所指示的正路。這是保祿描述的經驗:「我所願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卻去作」(參羅7:15-23)。我們不願看見世界是這樣的,我們不願犯罪,受罪惡折磨;罪惡破壞我們同天主、同近人的融洽關係。這解釋了何以我們要祈禱,因為當我們看見自己的軟弱就會醒覺自己需要天主、需要祂的恩寵扶持我們繼續走這條愛德之路。沒有祂,我們不能成功。「我們需要這恩寵為激發和支持我們的合作,好使我們因信德而成義,藉愛德而聖化。天主在我們身上完成祂所開始的工程,『因為祂開始以祂的運作使我們願意:又與我們已經皈依的意願合作,而予以完成』」(聖奧思定,〈論恩寵與人之自由〉)」(天主教教理,2001)。

唯有藉著恩寵並由於恩寵我們才能活出我們的聖召,去愛。恩寵與自由必須結合,並且互動,人才能在愛中日臻圓滿。「天主自由的主動要求人自由的回應,因為天主依照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人,賦給人自由及認識祂、愛慕祂的能力。靈魂唯有在自由狀態中才能進入愛的共融。天主逕自接觸,並直接感動人心」(天主教教理,2002)。「藉著恩寵」需要慷慨的自由來合作。這就是慷慨與祈禱結合之處:因為我們知道一切有賴天主,沒有祂我們不能達到目的;而我們亦知道一切亦有賴我們,因為如果我們拒?,或不願意,沒有我們的自由和祂合作,天主不會工作。天主創造了人,讓人自由地去認識祂、愛慕祂。在這自由的基礎上,人必須回應他們的創造主。這就是為甚麼「自由在人身上是一股在真理和美善中成長和成熟的力量。當自由以天主、我們的真福為依歸時,便達至其完美的境界」(天主教教理,1731)。「人所擁有的真正自由是『天主肖像』的傑出標誌」(天主教教理,1712)。讓我們祈求上主幫助我們能藉著祂的恩寵享受更大的自由,遠離罪惡。


在個別的生活環境中走成聖的路

教會作了我們的母親和導師,帶領我們走成聖的路。藉著恩寵的激勵,配合我們慷慨奉獻的自由,在愛內並朝著愛,我們在教會內邁向聖德。「教會的一切行動,都集中於此項目的,『就是在基督內聖化心靈及光榮天主』。在教會內可以找到『圓滿的得救方法』。我們就在她內,『藉著天主的恩寵而獲得聖德』。『教會已在世擁有聖德,雖不完善,卻是真正的聖德』。在她的成員身上,完善的聖德仍須追求」(天主教教理,824-825)。

教會是普世得救的聖事(參梵二教會憲章〈各民族的光〉,48;〈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45),是人可以安全地走向天主與祂相遇的場所。在教會內,每位成員都是成聖的主角和司祭,因為每位基督徒藉著洗禮,參與了基督的司祭、先知及君王的使命。我們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為叫我們宣揚那由黑暗中召叫你們,進入他奇妙之光者的榮耀」(伯前2:9)。「聖洗使信友分享普通司祭職。受過洗的人成了教會的肢體;他不再屬於自己(格前6:19),而是屬於為我們死而復活的那一位」(天主教教理,1268-69)。

所以每位信徒,無論生活境況為何,都被召在其獨特的境況中度圓滿的基督徒生活,在愛德中日臻完美。我們全都被召成聖:「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5:48)。「如梵二解釋:理想的完美境界不能誤以為只有少數聖德非凡的人,度非常特別的生活才能達至。成聖之路是多元化的,並切合每個人的聖召」(若望保祿二世,〈新千年的開始〉宗座牧函,31)。

為達至這完美的境界,信徒一定要竭盡基督所恩賜的力量,好為著天主的光榮及服務他人而將自己所有的一切奉上。我們踏著基督的足蹟,照著祂的肖像,在萬事萬物當中以父的旨意為依歸,因為耶穌基督除了是人類唯一的救主,也是我們成聖的典範。由祂在納匝肋鮮為人知的生活開始,「耶穌藉著對瑪利亞和若瑟的服從,及長期在納匝肋的那種卑微工作,給我們樹立在家庭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聖德榜樣」(天主教教理,564)。最重要的是,耶穌的慷慨服從,完全以父的旨意為依歸的做法,給我們展示了真正的成聖之路(參瑪26:39; 谷14:36; 斐2:8; 希10:9)。

靈修進步就是與基督更緊密地結合。與基督非常親密地結合在一起叫「神秘思想與生活」,也稱「密契或神秘主義」,因為藉著聖事中的吃喝,我們參與了基督的奧蹟,並在祂內,參與了聖三的奧蹟。天主召叫每一個人這樣密地與祂結合。不過成全要通過十字架。沒有克己,沒有靈修掙扎,沒有聖德。靈修要有進步就要下靈修功夫、守克己,這樣日復一日,我們就能活出真福的平安與喜樂。聖德是一個選擇,但凡選擇都附帶痛苦的割捨。尋找聖德之路是跟隨耶穌,棄絕自己:「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賜給他一個名字,超越其他所有的名字」(斐2:5-9)。

所以整個教會必須齊心祈禱:求天主使每個基督徒男女,醒覺到自己在教會內的聖召時,都能作出慷慨的回應,在其獨特的生活環境中,走成聖之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作地上的鹽(參瑪5:13;谷9:50;路14:34) 和酵母(參瑪13:33;路13:21)。



宗座平信徒委員會




個人和團體反省
  1. 「聖教會」在世的使命為何?


  2. 何謂「聖化世界」?


  3. 甚麼是成聖之源?






意向二

福傳意向: 願傳福音者緊記:立心成聖並與基督契合是成功之道。

(……)在「新千年的開始」宗座牧函中,我強調了默觀基督痛苦的面容帶著光榮的重要性。基督徒要宣布的核心訊息就是被釘在十字架上死而復活的基督的逾越奧蹟。默觀基督在架上的痛苦面容「我們面對的是祂的奧蹟最弔詭的一面,就是祂在最後的時刻在聖架上展露的」(25號)。在十字架上,天主徹底給我們啟示了祂的愛。聖架是鑰匙,容許我們進到「不是今世的智慧,也不是今世將要消滅的有權勢者的智慧……乃是那隱藏的,天主奧秘的智慧」(格前2:6-7)。

在十字架上展露出的復活的基督的光榮面容,引領我們度圓滿的基督徒生活,日臻完美的愛德,因為展露的,是天主願與人分享祂的生命、愛情及聖德的渴望。在這奧蹟的光照下,教會記起主耶穌的話:「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參瑪5:48);遂更清楚明白,若她不能引領基督徒度圓滿的生活,即臻於完美的愛德和望德,便有負其使命。我們默觀聖架,學習生活實踐謙遜與包容、溫良與和睦的美德。這是聖保祿給厄弗所人道出的經驗:「所以我這在主內為囚犯的懇求你們,行動務要與你們所受的寵召相稱,凡事要謙遜、溫和、忍耐,在愛德中彼此擔待,盡力以和平的聯繫,保持心神的合一」(弗4:1-3)。在哥羅森書,保祿續說:「為此,你們該如天主所揀選的,所愛的聖者,穿上憐憫的心腸、仁慈、謙卑、良善和含忍;如果有人對某人有甚麼怨恨的事,要彼此擔待,互相寬恕;就如主怎樣寬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寬恕人。在這一切以上,尤該有愛德,因為愛德是全德的聯繫。還要叫基督的平安,常在你們心中作主;你們所以蒙召存於一個身體內,也是為此,所以你們該有感恩之心」(哥3:12-15)。

親愛的兄弟姊妹,耶穌在十字架上大喊(參瑪27:45),不是絕望的痛苦叫聲,而是聖子在拯救全人類,向父奉獻自己生命的祈禱。十字架上的耶穌給我們展示我們都可以寬恕。迫害耶穌的人懷著仇恨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耶穌的回應是為他們祈禱。祂不但寬恕了他們,還繼續愛他們,為他們的好處向天父祈求。祂的死亡體現了圓滿無缺的愛。

面對十字架的偉大奧蹟,我們只能伏地朝拜。「為給人重拾相似天父的面容,耶穌不但取了人的面容,還擔負罪惡的「面容」。『他曾使那不認識罪的,替我們成了罪,好叫我們在他內成為天主的正義。』(格後5:21)」(新千年的開始,25號)。基督徹底地寬恕了,連迫害祂的人,基督都寬恕了,嶄新地給每一個人揭示了屬天國的正義。

最後晚餐中,救主對宗徒們說:「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彼此相愛。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13:34-35)。

復活的基督將平安賜給祂的門徒。教會忠於主命,繼續宣布,廣傳祂的平安。透過福傳工作,我們幫助人體驗彼此都是兄弟姊妹,旅居此世,殊途同歸;是邁向同一個天鄉的朝聖者。各人的歸程雖然只有天主知道,但祂不斷給我們揭示這路。履行使命的大路是誠懇交談(參<傳教法令>7;<教會與非基督宗教宣言>,2),「交談不是要為私益而耍的手段」(<救主的使命>,56),交談本身亦不是一個結束。交談是以尊重和諒解的態度,向對方陳述我們的大信條;懷著愛心宣示我們所相信的最大真理:喜樂、希望及生命的意義。交談是體現屬神的推動,若交談「順服於聖神的引領,將收淨化心靈,深化歸依的神效」(同上,56號)。留心細聽、尊重諒解是交談必不可少的條件,是真正在見證天主救人的愛。

交談與願意寬恕有密切的關係,因為寬恕別人就是打開別人的心窗,學習去愛、體諒對方,並與對方和諧共處。追隨耶穌的榜樣去寬恕是挑戰,這樣的寬恕行為感動心靈,療治罪惡與分裂所造成的傷害,締結真正的共融合一。


若望保祿二世
2002年普世傳教節文告
2002年5月19日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