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
|
||||||
| |||||||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第二百二十九期 |
|||||||
| |||||||
個人苦痛化為助人 全球人給基督開門 受苦的人是有福的。這並不是說受苦是好,而是說通過痛苦,我們可以更明瞭生命的意義及靈修的目的。從來未嘗過痛苦滋味的人,縱使怎樣同情受苦的人,都無從瞭解何謂痛苦。 我們需要辨別「做成痛苦」與「痛苦」之分。「做成痛苦的」可以是一種折磨人身體或精神的疾病,或是一種傷害。仰賴天主的恩寵去含忍承受「痛苦」,得到的就是帶著救恩性與啟示性的經驗。當中涉及內心轉化的過程,在過程裏,人厚得深化智慧,陶成人格的恩寵。 教宗本篤十六世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為出色演繹痛苦意義的人物。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職期間,前後兩段歷史,同樣重要。首先,我們看見他是位信德的巨人:他有驚人的勇氣,超強的毅力,喜樂的信德,精明而又能幹。後來,在生命最末幾年,他背著的是主的十字架,真正在實踐主的話語:「背起你的十字架,跟隨我」。他謙卑地承受身體機能的壞死及隨著日子而喪失的說話能力。他給我們展示了耶穌怎樣因為愛我們至深,而透過痛苦將我們拯救。所以,因為愛基督及愛人,而甘願承受的痛苦,都含救恩性意義。 耶穌降生就已經將痛苦聖化,因為耶穌的十字架苦路,由祂誕生的一刻開始。十字架的暗影籠罩著整個白冷馬槽。耶穌窮一生去走的十字架苦路,將我們的痛苦聖化,恩賜我們智慧去明白:受苦的人是有福的。 | |||||||
【 完 】 © Copyright Shalo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