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宗教學部

第二學期 #27
二零零零年四月廿九日
牧笛

讓我成為天主的一枝鉛筆    《牧羊狗》

信仰最危險的地方,是我們以為自己已掌握了天主的真理,然後振振有詞地判斷誰對誰錯,給別人指指點點,「不看完整本聖經,說什麼基督徒?」,「不祈禱、不參與彌撒的人,有什麼資格自稱天主的兒女?」「不守齋算是教友嗎?」 這些說法,加上那種嘲諷的語調,令我想起法利塞人。

最近很有興趣看梵二文獻,原因不是有人說「不讀過梵二文獻,算什麼神學生?」這種話,而是老師很神往地說:「當年我看梵二的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時,很感動,感到聖神臨於我身上,並在那時起,我決定走上神學之路。很希望你們也抽空看看。」這幾句語重深長的說話,打動了我,令我想起耶穌。

我在想,每人在信仰的路上,步伐不一樣,只能互相分享跑步心得,互相鼓勵,而不是指責。其實,通過生活、聖事、祈禱、讀經、讀信仰書藉,全都可以接近天主,也可以遠離天主。

信仰是天主的邀請,我願意讓天主作我生命的主,感謝衪透過良師益友,給我看見耶穌的影子,其中兩個例子是德蘭修女和甘神父。前者在世人心目中偉大得不能再偉大的人,但她仍然謙虛地說:「我是天主的一枝鉛筆」,她沒有把她的作為歸於她自己,她沒有叫別人做這做那,她永遠把光榮歸天主,然而,她的影響力遠達世界每一個角落;甘神父呢,他很低調,十天的絕食行動裡,他一開始已經說,「希望我再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絕食,而不是一種源自驕傲的罪過」。希望自己做事是源自天主的意思,而非自我的虛榮,那種自我的空虛,深深吸引我。

事實上,他們都是不可多得的心靈巨人,而我們,很容易覺得自己是信仰巨人,忘記了驕傲是魔鬼的樂園,讓我們墮進去,還以為投入了天主的懷抱。回想過去,我也曾對那些不參與彌撒的冷淡教友,投以鄙視的眼光。願我們能謙虛地做天主的鉛筆,而不是教鞭吧。

Talk is "in". Action is "out"    《From "Give Happiness a Chance", Phil Bosmans》

Talk is "in". Action is "out".
Never has there been so much talk.
as there is today.
Never has such an avalanche of hollow, pointless
Words crashed down on people's heads.
Everyone wants to talk.
Everyone wants to put in a word.
Everyone wants to interrupt.
But only a few have anything to say.
Because only a few can bear the silence
And effort needed to think.


[ 完成了 ]

往日牧笛
第25期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