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 2007年度
第三學期   # 23
2007年3月24日
   學生時學生     【 宗三.陳思穎 】

報讀聖神修院宗教學部,起首時個個都雄心勃勃,"說"要怎樣怎樣做到最好。的確,宗教學部結出了許多好的果實。作為「夜神學生」,即使神學學科有多高深有多玄妙,畢竟都是個「學生」,在學院裡,百多個宗教學部同學,當中有政府要員,機構高層,教會石柱,醫療先鋒,教育精英……來到宗教學部,就都是個「學生」,一切在學生時代的校園境況,都會在神學院裡出現,例如為功課繳交日期及字數與老師討價還價,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過了限期才交學費,上課打盹兒,在不准飲食的地方偷偷喝汽水,向老師爭取最少的考試範圍,功課限期前才熬夜趕工……等等等等。不要說「神學生」是怎麼怎麼的高尚,是這樣那樣的與眾不同,畢竟,就是「學生」呢!然而,宗教學部主任還是百般忍耐,千般包容,這除了靠極深的修為,更靠著對「每一位學生」的「大愛」。當中的內容是啥?請參考格前13。

學生身份是一個過度,也是一個過程。學校就好像是一間工廠,投入甚麼元素,引進甚麼的生產,就出產甚麼的產品;又像一個餅模,無論麵粉團是軟是硬,是甜是鹹,經餅模一打,就印出一個個形狀花款一致的餅。經過神學院四年的培育,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神學畢業生,更好說是──神學家,我們都在天主教的平台上,掌握了基本的信仰表達,以及研究神人關係的基礎方向。經由餅模的造型,我們可以用一套"標準的"用語去描述信仰內容,不過,回應信仰的行動,以及個人對神學家身份的表達,就各有千秋了。我看到有些人在神學院裡一天一天的改變,一步一步地邁進上主的旨意;有些人在知識上有多獲益,但身量並未有增長,與入學之初所表現出的成熟度無異;有些人取得優異的成積,卻溢不出一點的學養;有些人在四年中都是成積平平,但畢業當刻就如浴火鳳凰,生命徹底更新。

要做成甚麼模樣的餅,就要雕一個甚麼模樣的餅模;要成就怎樣的事,就要從起首一點一滴地塑造;要成為怎樣的神學家……每人心中的尺度不同,我們就以這個尺度為目標,此刻起,不斷去塑造吧!

   《四旬期》想一想       【  宗二 Rebecca  】

親愛的同學,在這《四旬期》你可否停下來想一想︰
你所相信的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宗教?
你是否在虔信一個道理、一種人生觀或者倫理法則?
你的信仰是否在遵守一個規矩,或者只參與了外在的儀式?
還是在相信一位生活的天主呢?

唔!如果你所相信的是前面的幾項,那麼可以說你還沒有找到基督信仰的真諦;如果你相信的是後者,至少你已踏入正確信仰的大門了,因為我們相信的不只是一位生活的天主,而且是一位願意和我們來往的天主。不但是願意和我們有來往的天主,而且是願意向我們說話的天主,不但是願意同我們說話的天主,而且是一位願意把祂生命給我們的天主,使我們能夠獲得真正的生命、永遠的生命。

如果我們想認識一個人的話,我們必須和他有一個生活上的來往,而且讓他把自己顯示給我們,我們要跟他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聽他訴說內心的感受和思想。在這樣的生活交往中,我逐漸認識一位在我周遭生活的人,所以,當我們要認識天主的時候,我們也希望能夠與祂有著生活上的來往,讓祂把祂自己告訴我們,讓我們知道祂對我們的態度,祂願意用什麼方式與我們來往……等等,這個時候,我們才算是真正認識了我們所相信的天主。

在希伯來書的一開始,就用很肯定的方式說:「天主在古時,曾多次並以多種方式,藉著先知對我們的祖先說過 話;但在這末期內,他藉著自己的兒子對我們說了話。」(希一 1:2)

我們所相信的天主,一方面雖然是生活的天主,但另一方面卻是無限的天主,祂是不可用我們五官接觸的天主,人本來沒有辦法憑著自己的能力和方法去與這位天主接觸,除非祂自己願意用人能夠懂得的方式把自己顯示出來。

   信仰小貼士

各位同學,不經不覺我們已進入第三個學期了。而<牧笛>亦出版了二十四期,一共刊登了四十多篇文章。還記得編輯委員會在第一次,亦是唯一的一次會議上,提出每期登稿兩篇時,大家均以「不大有信心」的態度支持。而實在,在收稿過程中亦不是沒有令人失意的時刻,但聖神修院宗教學部的<牧笛>聖神又怎會看漏眼,於是到今期,我們仍然可以信心十足地宣稱「一期兩稿」的目標,在各同學繼續支持下,將可「勝利達到」!

呀,不要忘記每一篇在<牧笛>?出的文章,均有機會進入學部的作文比賽而獲得有意義的獎品的!

主佑!
<牧笛>編輯委員會啟
editor@hsscol.org.hk

p.s.上期那個「撞車的KAKA」不是Susanne Ho,現編輯委員會謹代各位曾問候失事車主的同學向KAKA問好。

閱讀昔日牧笛
© Copyright HSSCOL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