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2015年度
# 24
2015年5月23日
生與死       【宗二 小N


引言

生與死,是人生兩極起與始之端。「人生自古誰無死」,這是每一個都要面對的人生課題。而人生就像一朵朵蒲公英。看似自由非自由,還要學懂放棄。

蒲公英

放棄小時候無懮,成全長大的希望。放棄年輕時耀限,獲得成長的智慧。放棄愛情的傾慕,建立家庭的安隱。最後,還要放棄眼前的光境,順著平靜任由風吹飄去。

孔子看生死

「未知生,焉知死」是孔子有關死亡最為人知曉的說話,有人認為這句話顯示孔子對現世看人生的積極,亦有人認為這反映孔子恐懼死亡的心情,無論大家怎樣看法,我們可以想像孔子對死亡不只感到好奇而是也是難以瞭解,不能掌握在每個人手中。

莊子看生死

當莊子妻子死去後,莊子反覆思:「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莊子其實已經將人「物化」,自然就不會對死亡有悲傷的感覺。生,是莊子思想中相當重要的一個觀念,而死亡正是一般人忌諱的事,那當然從來沒有人能超越生死,那有誰能告訴我們死為何物也。

現代人看生死

E世代的人為要獲得知識解答種種問題,也喜歡上上網找找Apps。早在1912年Rosewell Park提倡死亡學(Thanatology),但這種所為的死亡論,不外乎也避免死亡的話題,提出安樂死的意義,讓人們對生命的本質遠離,掌握自己的死亡,這確實是一大篇笑話。

聖經看生死

在詩篇90:12中「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梅瑟(Moses)知道生命的有限,只有生活才能獲得智慧,在迷罔中尋求天主的?示。人往往在探究死亡時,會不期然想到鬼魂靈界的異事,希望從中得到永生。

結論

以上種種淺談都是讓我們知悉死亡的存在從中洞察(Deathbed Vision)出死亡的真証意義,可見「死」雖是世人生命的終結,也並不是生命的棄絕,這只是生命的轉移。

天主讓我們了解死亡,知道死亡後尋向何處,讓我們從中獲得安穩,這正正表示上主不需要我們去摸索死亡的真相,而是要我們從聖經中尋找啟示。故聖經中的「死亡學」也可叫作「真理死亡學」。整本聖經可說是為要解決人的生死問題,令人活得自在、有意義,死得安然、活於盼望。


閱讀昔日牧笛
© Copyright HSSCOL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