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 2021年度
# 23
2021年3月27日
  永助重生    宗三 何振義  


圖片來自天主教香港教區網頁

大澳! 給大家的印象會是什麼 ? 一個假日充滿遊人的小鎮 ? 滿街小吃的店舖 ? 海鮮海味必買的地方? 攝影棚屋的漁村? 大家又有沒有想到大澳小小的漁村隱藏著小一顆珍貴的珍珠,最近重現了祂的光芒 -- 永助聖母小堂。

永助聖母小堂 -- 其聖堂建於1937年,並於1954至1965年間名為「聖母永助小堂」,當時附屬於長洲堂區,由花地瑪聖堂管理。「永助聖母堂」於1966年大澳成為獨立堂區時所正名 ! 現則歸屬於梅窩主顯堂區所管理。

永助聖母小堂 -- 除了見證大澳的改變,更於當時肩負起大澳的福傳使命,其永助小學孕育出不少的信友,當你遊歷大澳時,你會發現著實不少大澳本土漁民,商戶店主也是我們的信友兄弟。

可惜,隨著社區老化,不少大澳居民已遷住市區生活,致使永助學校於2003年因收生不足而停止服務。

早年每當我到大澳,都會不其然穿過人潮擠擁的大澳小巷,走到太平街112號停下來,望著這重重深鎖,滿地枯葉的校舍沉思,仿佛天主給我啟示,提醒我作為祂的子女,應要為這個家出點力,感覺像聖芳濟各亞西西般重建聖堂般,但當時我只感受到一股熱血的思維,並沒有實際的行動,只有在家中為這小小的聖堂作祈禱。但這聖堂的事,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淡忘。

去年聖誕假期,天主安排下,有些會務要找周安智神父 (Rev. Jojo Peter ANCHERIL, CMF) ,當時周安智神父也是從澳門剛調任至梅窩主顯堂,他相約我們到永助聖母小堂見面。當時聽到這個聖堂名稱,充滿驚喜及期待,滿腦子浮現出這個細小聖堂的影象。


筆者與周安智神父及友人留影

聖誕節翌日,12月26日,一朝早到達了大澳,由於時間尚早,加上疫情關係,遊人並不太多,到了聖堂門外一看,心中充滿驚喜,校園的操場擺放了不同的聖像,內堂坐著數位長者,正在包餃子。我們與神父傾談事務過後,他隨即邀請我們到二樓聖堂,朝拜聖體,聖堂雖然細小,但聖堂內漁村與聖所融為一體,有著和諧的特色。



過後,本想到附近的餐廳用膳,但好客的神父及公公婆婆們誠邀我們到大堂用膳,極之豐富,原來他們每天都會到來聚會、祈禱和分享各人手藝。而他們所煮的菜式,比酒家更有其特色,更為美味。而每人不論男女老幼,到來也可成為義工。



過往的永助學校,現在活化成退省中心,招待為追求天主而來的旅客。現在永助聖母小堂得以重展其光芒,實在有賴一班神父與大澳的信友,不惜犧牲個人的時間,為本來一片荒涼的學校,活化成信友的家庭。

而本港,實在有不少天主的小堂,正等待著我們去幫忙,重建教會,我謹在此,誠邀大家,一同為天主的聖殿,出一分力,身體力行,體驗與主同行的樂趣。




閱讀昔日牧笛
© Copyright HSSCOL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