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 2023年度

# 11

20221217

  獨居與修道 隨筆    宗三 多默



過去十年,心中一直有一念牽引:如何在此俗世修道?在現世在香港,像前人的以刻苦形式修道肯定是沒有可能,至少香港沒有沙漠(文化沙漠就有人提),沒有不受滋擾的山洞可供靜修,雖然我們都可選擇到靜修院退省,但也不是長久之計,兼且宿位使用非常緊張。眼所見要專心修道,似乎最理想是入修院,但也有基本限制:年紀、健康、教育背景(此項我個人估計)。因著種種主觀和客觀因素,我錯過了跨越基本限制的優勢,但無後悔,因為相信天主容許我的選擇,必是修院修道並不是我最佳跟隨祂的途徑。 


我曾先後聽過兩位平信徒(麥秋先生和林康政老師)慷慨地分享他們在俗的獨居與修道的選擇及果實,日常生活的細節挑戰當然未能盡錄,但肯定的是那份堅持的心火。就自己膚淺的生活體驗,獨居而修道肯定有相當程度的挑戰與衝擊。耶穌在福音(瑪六:24-34)中提醒我們不需為俗世生活和明天憂慮,一切祂都自會照料。我相信,也願意實踐過著簡單樸實的物質生活,但生活不只有物質,也有責任:對自己,對他人,對環境(世界),是需要實質的行動,時間與力氣去履行及滿全。 


對自己的責任就是好好保護自己――免陷一切凶惡(實體或思想上);照顧自己的健康――因我是天主最寶貴的受造物,也是天主的寵兒,按祂的肖像而為人(創一:27)。無論是保護好自己,或是照顧好自己,都由衣食住行生命基本瑣碎出發,而其中不缺受金錢與物質的掌控,這一切又以骨牌效應影響時間的運用和調配。最現實的例子,就如在神哲學院兼讀進修。身為上班一族,每天的時間已分割了差不多一半給工作和相關的交通,餘下的時間就在上課、做功課、祈禱、社交、娛樂及休息之間拉扯,像拔河比賽,弄到筋疲力竭,有時甚至徒勞無功,一事無成。但……身心靈彷彿被一股活潑而積極的力量驅使,仍然堅持思念天國的事,縱然成效微弱。


人在社會或團體的角色就反映人對他人的責任。由近至遠,在家庭的,對老(父母),對少(另一半、兄弟姊妹、子女)都要撥出時間噓寒問暖,相處關懷。在職的,盡忠職守不在話下,與同事關係也要花心思平衡倫理與利益。在信仰團體中,投入似乎是共融的別號(俗語說埋堆)。因自身資質平庸,在學院進修,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自然就要作出犧牲(時間與體力),也要面對現實地作出選擇取捨。大家可能都會話這是自然定律:針無兩頭利。耶穌都提醒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人(瑪六:24)。但當實況發生在自己身上,是否可做到依納爵神操理念中的《原則與基礎》,平心看待一切呢?相信要在靈修學上加把勁修煉。 


對環境的責任,也可說對社會及對地球村的責任,這範疇更廣泛。非三言兩語可點題。作為基督徒更要有心思地行動實踐。就如廢物環保回收,都要花時間去安排及處理。又係時間與精力問題! 


在過去兩個學年,深深體驗到時間與精力,兩股不同本質但相輔相乘的力量,攜手鍛鍊我的意志,對天主的仰望,朝慕之心,熔於學院進修的鍋爐。我能否在四年限期內淨化到呢? 



閱讀昔日牧笛

© Copyright HSSCOL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