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 2023年度

# 18

20230225

   《雞鳴的警號》      宗一 菲莉思達   



開學到現在差不多已有半年時間,大家適應了這半工讀密集式的校園生活嗎? 回想起以前讀書,每每到交功課、交報告之前,總會聽到同學們說「今日是最後限期?」 然後努力埋首於電腦前,與死線搏鬥 “deadline fighter”。


事實上這是人皆有之的正常行為,不論是工作或功課,都出現了「拖延」症狀,把計劃執行的任務,都推到最後一刻才願動手。 在學業上,有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都曾經有遲交功課的經驗,相信大家都不禁會心微笑產有共鳴。


至於在職場上,惰性思維,就是把工作拖延到期限期前才行動,甚至有些是為逃避工作而拖延。尤其是經歷過疫情期間WFH一陣子之後,感覺自己拖延症日漸嚴重,而拖延工作所帶來的禍害,是即使大家都知道,卻難以抽身脫離。


代表「時間管理」的街頭壁畫,攝於新蒲崗


倘若它已經影響到你的生活,就定必要正視它了,因為拖延暗示了心理的潛在危機。 近日閱讀了一本書名叫「拖延心理學」,拖延症源於心理深層的「恐懼」,其中「選擇困難症」原來也是決策拖延的一部分。人們遲緩不決而無法立即做出決定,導致工作一天一天地被拖延。 除了工作的困難程度外,他們難以作出果斷決策不單是因為性格優柔寡斷,亦因為想保護自己逃避失敗。除了學習,工作上,你們在信仰上又可有「拖延症」?



從小我都是一位行動派的人,想做就做,敢作敢當。唯獨對信仰這方面,遲遲都沒有行動,我算是一位新教友,2019年才領洗,雖然由細到大都是在教會學校成長,天主都可以說是伴我成長的兒時朋友,但就是遲遲都沒有跟祂相認。以前總會堆出一堆理由說工作繁忙,星期六日也要加班工作,沒時間上慕道班,早年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才肯停下來,反思自己想追求的生活,才認真的開始親近天主。


位於香港仔聖伯多祿堂的「聖伯多祿生平」壁畫,其中伯多祿三次否認耶穌這個雞鳴部份教我最印象深刻。


此時想起了伯多祿於耶穌受難時,在雞啼前三次不認主而後悔痛哭事情。拖延症源自於人最內心深處的「恐懼」,對自我表達以及人際關係的恐懼。伯多祿由第一次不認主,顯示出他之前看似信誓旦旦的諾言,但原來內心的恐懼及對耶穌的信任如此薄弱,遲遲都不肯承認與耶穌的關係(谷14:29-31)。耶穌勇敢地面對審訊,沒有否認自己的真實身分;伯多祿則猶疑不決迷失信仰,否認一切。「跟隨我罷!」(若21:19)使伯多祿重新恢復對天主的信心,甘願為天主服務。伯多祿沒有意識到他已經三次不承認他的主,直到他聽見雞叫了兩次(谷14:72),才突然醒悟到他已經做了不應當的事。因此要認識拖延症的成因,首先要覺察自己的恐懼所在。


此部份壁畫展示了伯多祿宣講福音的情況。


我們可能會像伯多祿一樣,在我們的信仰出現上妥協和退縮,直到發現我們已遠離或是背叛了天主,此時,上天就會給我們一聲「雞鳴」以作警號,趕快醒覺起來,跟隨天主。


「希望遲不兌現,令人心神煩惱;願望獲得滿足,像株生命樹。」(箴13:12)



閱讀昔日牧笛

© Copyright HSSCOL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