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寫牧笛,成了我每年的信仰反省與總結。進入BRS第3個學年,感恩完成了一半的課程,回望過去一年,時間好像過得很快,但經歷其中卻是漫漫長路。
剛開學那段時間,因面對學業要求和種種新挑戰,給了自己很大壓力,情緒和身體上也大受影響。當時,放棄學業的念頭非常強烈。感恩得到身邊人的鼓勵和疏導,在信仰小團體中同學的分享與互相支持,參加學院晚禱所帶來的平安,成為推動我繼續學業的力量。我也跟自己說,這是魔鬼的試探,是我學習對天主依賴的修煉功課,當時「含淚播種,含笑收成」(聖詠126:5)成為了我的座右銘。
家中長輩知道我讀書,多次詢問:「又不是為賺錢,辛苦讀書目的是什麼?」我也會反問自己為什麼去讀書?答案是肯定的,雖然自己在跌跌碰碰中前進,過程艱辛,但是自己是開心和享受的,因為能夠在信仰上不斷的皈依和自我超越,另一收穫是自己的學習模式也在改進中。
最初去讀書,是「來看看罷」(若1:39)的心態,慢慢發現對自己的成長和信仰也很有幫助,深深體會到師兄師姐所說讀書很滿足的那份心情。課程中的方法論和哲學,讓我學習到多角度思考和理性思維,聖經科目帶領我去明白天主的啟示,倫理課教導我如何回應天主的召叫,神學課幫助我對信理有更深入、清晰的了解,在禮儀課中,透過認識禮儀、聖事的發展和意義,我能更加投入參與其中。
學習也為生活作準備:二年級第一學期學習了病人傅油及修和聖事,第二學期同學因病離世,告訴我生命的無常,天主有祂的計劃,我們要隨時準備好自己,如10個童女的比喻中帶了油的童女(瑪25:1-13),更深切體會到修和及傅油聖事對病者的重要,生病時人在痛苦和軟弱中,透過修和聖事修補因罪惡而破壞的關係與天主和好,透過傅油聖事獲得天主的安慰和支持。
教授經常提醒我們,來讀書只有知識増長是不足夠的,更重要是信仰的歸依和成長,透過知識上的增長,信仰的反省,自我的認識,更了解自己的限制,嘗試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同時也對天主開放,幫助我跟祂建立緊密關係及更肖似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