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筆者掃平後在聖堂默禱時整合的感想)
最近我換了工作,加入了一間服裝品牌公司。加入不久同事便津津樂道地介紹公司的員工銷售活動,足足打了0.5折($1000的恤衫只售 $50)!當公司宣布銷售活動的日期後,所有同事都表現得相當興奮。
當天,正是修院考試的前一天,我一早便出發到銷售活動的會場。由於前一晚深夜還在準備翌日的神學考試,精神狀態不太好。為什麼要一大早出發呢?同事說要一起「排頭位」,才能搶到最受歡迎的貨品。在排隊時,所有同事都在磨拳擦掌,準備「應戰」!
在購物時,大家的表現可被稱為「如狼似虎」,不看價錢地將數百件的貨品掃入購物袋中。看著這混亂的情況,我默默將數件衣服放到自己的袋中。同時,也在盤算著身邊朋友的需要,為朋友拿了幾件衣服。
是的,不知道為甚麼我不太享受這購物的過程。曾經我也有享受購物的時候,但在某一刻,似乎我的生命改變了,不再喜歡購物。但這一刻是甚麼時候呢?在排隊付款時,同事拿出戰利品一一展示,面上露出一個喜悅的笑容。那一刻我再問自己,是甚麼改變了我?為何我不再好像以前一樣熱愛購物?
突然,腦海中浮現了兩個人的故事。一位是聖方濟亞西西,另一位是聖施禮華。前者放棄家族財富跟隨基督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後者是一位神父,他的隨身物品相當少,只有兩件神父袍互相替換。他在著作中提醒我們要學習宗徒們的神貧精神,實踐瑪竇福音「神貧的人是有福」的道理。聖人建議我們避免在奢侈品上無謂的開支,才能像靈性上增長。
在一切事上,需要做的只是聽主人的話:「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天國是他們的。」(瑪5:3)如你想有這種精神,我勸你對自己要節儉但對人卻要慷慨,避免在奢侈品或享受上無謂的開支,不論是因一時的喜好或虛榮之故,此外,也不要為自己找出什麼需要的藉口。換言之,要向聖保祿學:「我也知道受窮,也知道享受;在各樣事上和各種境遇中,或飽飫、或饑餓、或富裕、或貧乏、我都得了秘訣。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位,能應付一切。」(斐4:12─13)如我們不讓自己的心有所羈絆,那我們便可像宗徒一樣,在靈性的鬥爭中獲勝。
這段文字來自聖施禮華的《天主之友》中的「不貪不戀」
老實說,兩位聖人般相對極端的神貧在現世不太適合,我們也不需要穿得像乞丐般才可實踐神貧。作為在俗世生活的基督徒,我們不需要把自己裝扮得太過簡樸,保持自己的形象及專業聲望也是必須的。過度簡樸只會顯得「離地」,無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福傳。我也慶幸能為自己添置數件新衣服,迎合新工作的需要。同時,適當的物質也有助我們建立關係,使我們的宗徒事工得以延續。我將數件衣服送給身邊的朋友,這個過程也是令人喜悅的。
至於我的改變是從哪時開始?我也不能回答出一個特定的時間點。但在當晚繼續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我開始醒悟到自己在修讀神學課程後物慾明顯更低了。雖然準備考試的時期是痛苦的(沒有誇張),但在認識天主的過程中,感受到與天主親近,學習與天主相關的知識才是最令自己喜悅的事情。
感謝天主使我經歷這場蛻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