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學期,在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宗教學部的第二年課程中,我完成了「基督論」和「社會倫理」這兩門重量級的科目。這兩門課程都是雙學分的主修課。「基督論」更是橫跨第一和第二學期;至於「社會倫理」,則集中在下學期,每週有兩堂課,課時緊湊。
「社會倫理」這門課程,探討我們身為基督徒,在教會憲章和社會訓導的指引下,應如何檢視和實踐我們的信念和行為。老實說,一開始我對這門課存有些許理所當然的想法,因為許多議題似乎都是我早已認知的。但隨著課程逐漸深入,我漸漸發現自己對這些議題的了解實在太過膚淺。「社會倫理」涵蓋人權、正義、平等、環保等範疇,都有很多我們值得深思和檢視的地方。沒有反思就沒有覺醒,沒有覺醒就不會作出任何改變的嘗試。許多理所當然,存在就是合理的想法,會令到一些破壞人性尊嚴的結構和習慣繼續維持,持續地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令我們的身心靈質素一路下降。
除了理論知識,「社會倫理」課程也著重實踐和行動。透過「看、判斷、行動」(see, judge, act)的循環,在presentation時,我們更深入面對社會現實,剖析問題的歷史脈絡和根源成因,嘗試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這種學習模式不單增進了我們的知識,更啟發我們積極地反思和面對各種議題。我們小組選擇剖析家庭傭工的處境,思考他們是否受到剝削,以及我們應抱何種態度面對。在家裏,我也特地與家中的外籍傭工傾談,重新審視僱傭關係中是否存在忽略對方人性尊嚴的偏差。這個「社會倫理」課程可說鞏固了我作為基督徒對社會公益的熱忱,我期盼能將所學付諸實踐,為建設一個更加公正和包容的社會繼續出一分力。
另一重要科目――「基督論」,可說是同學中甚受歡迎的課程。或許是因為要應考口試,所以大家都格外專注聆聽課堂內容。從初期教會的大公會議,一直讀到當代神學家拉內的基督觀,令我們嘗試對耶穌基督有更透徹的理解。
「基督論」令我 明白耶穌基督兩性一位,是真人真天主的合一體現。除了強調祂的神性,也闡釋了祂的人性――耶穌在世間的生平和言行,為社會倫理樹立了活生生的典範。祂不僅教導博愛精神,更親身實踐愛人如己、服務貧困者等高尚品德,祂的一言一行都展現了我們基督徒應秉持的社會道德準則。
因此不難看到,「基督論」和「社會倫理」這兩門學科的主題雖然不盡相同,但實際上有著密切關聯。從價值觀和倫理基礎而言,我們的基督信仰為我們應實踐的社會倫理奠定了核心基石。包括仁愛、寬恕、正義、 和平等等核心教導,為我們的道德行為提供了根本指引。
總括而言,「基督論」給社會倫理賦予了精神指引和價值根基,而「社會倫理」則將基督宗教倫理理念在現實社會中具體實踐,二者可說是相輔相成。我們常被提點要效法基督,同時也要留意時代徵兆。這兩個學科息息相關,為我們提供了分析的關鍵和皈依的方向。仍記得多年前在慕道班聽過今日的教會是一個旅途中的教會,起碼有著進程和團體兩大幅度。雖然現在我學到的東西仍然是九牛一毛,並未貫通,但有這福氣在基督肢體緊緊相連的團體裏,在聖神鼓動下逐漸成長,實在非常感恩。感謝上主!讚美上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