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2025年度

# 1

20241019

   恩寵上加恩寵      宗四 Albert the Least   



記得當我報讀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的宗教學部課程時,我的慕道班導師陳惠玲小姐(2011年畢業生)對我的決定感到非常高興,她認為這是天主賜予我的大恩寵。當時我並未深思,只是在想:這個課程的入學要求是否很高?課程的難度如何?在工作與學業之間的時間分配會不會很困難?難道我真的需要天主的特別恩寵來幫助我?


「你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申6:5)


三年過去了,每當功課和考試的死線迫近時,我對 “already… but not yet…” 的理解愈發加深。然而,我對「天主的恩寵」卻並未有太深刻的體會。直到本學年修讀鄺麗娟修女教授的恩寵學課程時,我終於得以窺探「天主恩寵」的奧秘。回想自己的生命,深感一直活在天主的恩寵之中。我的父親是基督徒,自小已經每週參加主日崇拜,並在天主教學校接受教育。大學時期,也參加了團契和查經班,但那時我只視信仰為課外活動或學術研究,並未有真正認識天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終於接受了基督的信仰,正式皈依天主。在領洗後,我決心彌補浪費了的時光,立志遵循基督的教導,實踐愛主愛人的精神。除了服務教會,我也渴望更深入地認識天主。完成了教理班的學習,並報讀宗教學課程,心中默念:「看看我吧,天主,我是多麼愛祢!」


「人成義不是由於遵行法律,而只是因著對耶穌基督的信仰。」(迦2:16)


千多年來,以色列人民在舊約的律法中總結出一條重要的命令:「你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然而,真的有人能做到嗎?即使是最傑出的聖祖、民長、先知或君王也失足跌倒,如亞巴郎、梅瑟和達味,也未能完全遵循這一律法。直到完美的基督降臨,才向人類展示了人如何真正地愛天主。新約中,天主「既然愛了世上屬於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若14:1)因此,愛的本質不僅在於我們對天主的愛,更在於天主對我們無限的愛。在舊約的律法之下,我們被教導要全心、全靈、全力地愛天主,但現在我們不再受律法的約束,而是生活在基督的恩寵之中。天主全心、全靈、全力地愛著我們,並賜予我們祂的獨生子。每次步行往學院的斜坡,也提醒著我,天主紆尊降貴來到人間,為我們背負十字架,祂承擔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身體的疲憊和傷痛無疑是沉重的負擔。然而,耶穌的心中也充滿了無私的愛,因為祂清楚自己所承擔的使命是為了拯救全人類。


「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他愛了我們。」(若一4:10)


若望是「耶穌所愛的門徒」,以前我曾經想,為什麼耶穌特別愛這個人,他總是被描述為耶穌所愛的。直到有一天我發現,這個描述只出現在若望自己的福音書中。其實耶穌同樣愛所有的十二個門徒,但就只有若望知道這一點。聖經說天主是愛,僅僅在心靈上知道是不夠的,必須相信天主愛你。保祿將這關係位際化:「他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迦2:20)若望的名字源自希伯來名字 יוֹחָנָן (Yôḥānān)。它的意思是「雅威是慈愛的」,或「雅威的恩寵」。他代表著所有不以自己的愛為誇耀,但以主對他們的愛為榮的信徒。為了獲得天主的讚賞,我曾以為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實際上,天主的恩寵是無條件賜予,我們都是無功受賞的。


「他門徒中有一個是耶穌所愛的,他那時斜依在耶穌的懷裡。」(若13:23)


在逾越節的那一夜,最後晚餐中,耶穌看著祂的門徒,說:「你們中有一個要出賣我。」(若13:21)此時,我們看到若望依偎在耶穌的胸懷上。根據當時的文化,人們用手臂斜靠的方式一起進餐,因此若望顯然坐在耶穌的右側,倚靠在他的胸膛上。胸膛象徵著愛,若望在主的懷中,體會到主對他深切的關懷。依偎在主的懷抱中,若望與耶穌心靈相通,感受到最親密的連結。「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了解父的奧秘(若1:18),同樣,若望也在耶穌的懷中,領悟著祂的奧秘。能夠在主愛中安息、學習天主的道理的人,將獲得喜樂的恩寵,並能與主建立深厚的關係。我由衷感謝學院的所有教授們,感激他們以智慧和愛心,引導同學走向天主的懷抱,讓我們在信仰的氛圍中,親身體驗天主的臨在。


「從他的滿盈中,我們都領受了恩寵,而且恩寵上加恩寵。」(若1:16)


伯多祿曾自豪地宣稱自己對主的愛:「即便我該同你一起死,我也決不會不認你。」(瑪26:35)這句話象徵著那些為主而活的門徒。然而,當他因否認主而流下苦澀的淚水時,若望卻堅守在十字架下。若望在誇耀主對他的愛時,其實也反映出他對主深厚的愛。若望不願離開主,並坦然接受主託付他照顧祂母親的使命。天主的恩寵不僅是白白賜予的,還包括受惠後的感恩,若望成為了合用的器皿,安息在主愛中的人也合乎主的旨意。


在過去一年,由於各種原因,原本的宗教學部學生協會會長辭去職務,我被臨時委派為會長。起初,我勉強接受這一職位,僅抱著為同學服務的心態。但漸漸地,我發現這段經歷對我意義深遠。那時,我的父親在加拿大去世不久,我仍然感到一份深切的失落,彷彿人生的支柱突然崩塌。心中的悲痛交織著無法言喻的孤獨,回憶起他在我生命中的點滴,淚水便在眼眶中打轉。然而,就在這樣的時刻,我卻接到了這個重要的任務,使我不得不面對新的挑戰。身為基督徒的父親,在世時一直是我最大的榜樣,他的堅韌和勇敢常常激勵著我。此刻,我必須將悲痛化為力量,努力去完成這項任務,讓父親的精神在我的行動中延續。我非常感激學部主任伍國寶神父和學協幹事會的同學們對我的支持與體諒。正因大家的努力與付出,才能順利完成學協的工作,這種連結讓我體會到天主在困境中的同在。雖然失去親人是痛苦的,但在信仰中,能夠找到希望和力量,並相信天主的計劃總是美好的,令我深刻領略到「恩寵上加恩寵」的祝福。



閱讀昔日牧笛

© Copyright HSSCOL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