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2025年度

# 17

202538

   四年神學旅程的反思與展望      宗四 John   



我的四年神學旅程已走到最後一年的下半期,想是時候作回顧與展望。在過去數年,我的學習旅程如同一條依著起伏不平山勢的河流,情緒有時高漲,有時陷入谷底,可幸在充滿挑戰下仍能前進。


第一年,當我踏入神學的殿堂,對未來充滿期許。然而,隨著課程的緊湊,考試的壓力,我的期望開始受到考驗。在這一年中,看到了幾位同學先後因為無法承受學業壓力或其它原因而選擇退學。那時,我的心中不禁浮現疑問:讀神學是否天主對我的召叫?若是,我內心為什麼會有不安?我是否選擇錯誤?在臨近退休階段還要披星戴月地上課,是否「攞苦嚟辛」?服務教會也不是必須要有神學學位──上述思念常在腦裡掙扎,在不安中,我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動機,並努力尋找內心的平靜。揭開聖經,看到《耶肋米亞》29章11節所說:「……我知道我對你們所懷的計劃──上主的斷語──是和平而不是災禍的計劃,令你們有前途,有希望。」


進入第二年,我在生活和學習開始取得平衡,但生活卻遭遇一些沉重的打擊,先後有同學和親友因病離世,及親人重病需要做大手術及長期治療,讓我深感悲傷。這樣的傷痛讓我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無常,也讓我重新思考信仰的意義。在痛苦中,我開始體會到學習神學不僅是知識的追求,更是鼓勵自己面對生命現實的勇氣。不幸的經驗雖令人痛苦,但同時也使我的信仰更加堅定。因為,天主的愛與安慰是我在困難中的依靠。《聖詠》34篇19節提醒自己:「上主親近心靈破碎的人,他必救助精神痛苦的人。」


第三年下半學期,身體狀況出現些問題,身心受到困擾。因身體不適,有段日子是舉步維艱,心愛的行山運動也被迫暫停。縱有服務的意願,工作量要被迫減少,深深領略主耶穌的一句話,「……心神固然切願,但肉體卻軟弱。」(瑪26:41)因為感到壓力,曾想休學一段日子以作調息,幸好沒有停下來,不然,就不知能否畢業了。正是在這樣的低谷中,我學會了尋求支持──祈禱,加上在學院良好的學習氣氛,和同學的互相鼓勵與支持,讓我得到學習的滿足感,有力量繼續走這希望旅程。憑著天主的引領與團體的支持,讓我繼續努力前行,如《依撒意亞》40章31節所說:「……仰望上主的,必獲得新力量,必能振翼高飛有如兀鷹……」


進入第四年,健康有了改善,雖然要繼續調理,這或許是時候要考慮放下工作,讓自己專心做想做的事?有機會讀神學是一份恩寵,得到的恩寵應與人分享。每位基督徒都負有福傳使命,縱然人類已進入人工智能(AI)時代,福傳仍是人的工作,AI可作輔助工具,但是不能取代人。姑且不討論AI傳遞的知識是否真理,它們背後的運作原理是「大數據」加「演算法」,電腦裡存放的是數據,沒有「人情味」,人情味是人與人溝通,尤其是在福傳上必須的。


完成這段學習旅程帶給我最大意義,是培養對主的信靠──聖奧斯定:「藉著信德我們得到知識,反之不然」(若望福音釋義,27),沒有信德,我們學得的神學知識並沒有意義。自己每走一步,都感受到天主的陪伴和引領,如《斐理伯書》4章13節所說:「我賴加強我的那一位,能應付一切。」


這幾年的學習,最大得著的是改變自己閱讀聖經的態度,過去是只看字面意義,現時會作反省該經文在此時此刻為我帶來什麼啓示。我追隨聖方濟,他熱愛聖言,每當遇上生命中要作重要決定時,喜揭開福音尋求上主的指引。我願以他為榜樣,努力度福音化生活。「在俗方濟會」(我所屬的團體)有一條會規:「在俗方濟會友特別應不斷專務閱讀福音,應由福音走向生活,也由生活回歸福音」(會規 4)。「由福音走向生活,也由生活回歸福音」──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每經歷一次,就是一次生命的歸化(Conversion),在信仰旅程上不斷邁進。



希望同學都順利畢業,並祈望宗教學部持續發展,聖方濟,為我等祈!




閱讀昔日牧笛

© Copyright HSSCOL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