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時仍是玫瑰月,就寫寫聖母吧。説到聖母,不如從她的家鄕――納匝肋(Nazareth)開始。這座山城,我2014年到過,當中的景物至今仍歴歴在目……
 ![]() 納匝肋聖母領報大殿 |
記得第一個到達的地方,是聖母領報大殿,教會相信這是當年聖母瑪利亞的家,原來古時的納匝肋人有半穴居習慣,故有部份現時仍保留着像一個山洞的模樣。在這裏,童貞瑪利亞對天主許誓:「願照祢的旨意成就於我吧!」
|
 聖母領報大殿內―a―圍欄後方為「聖母領報山洞」。 |
我想像一個往井裏打水的女孩,每天如是,只是那一天就像任何一天,她如常打水回家,就迎來了扭轉一生的時刻。我以前想像的聖母,是温柔典雅、出落標緻,如高貴淑女,但經導遊解説,略為了解她的身世後,才曉得她極可能是刻苦耐勞,甚至帶點粗綫條的勞動婦人形象。的確,一個常做粗活,常於聖殿服務的女孩,應有相當力氣吧!這一下,全打破了我心目中聖母的形象。
|
後來我從一些資料知道,教會中流行一傳統説法,就是瑪利亞自小虔敬侍主,曾立志終身不嫁,為主守獨身,不願屬於任何男人。豈料天主彷彿跟她開了個玩笑,話説司祭要為屆適婚年齡的瑪利亞選婿,挑了幾位人選,包括若瑟。各候選人手握棍杖,若天主揀選誰,誰的棍上便開花,結果若瑟的棍杖開了花,天主為瑪利亞選了丈夫!雖然聖經没有描述,我也想像到瑪利亞也意料不到,天主竟破壞了她畢生為主守貞的心願。她可能以為這本應是天主最悦納的奉獻,没有比此更美好的了。可是,天主的心意比人更周密,瑪利亞大概更想不到,天主那與别不同的計劃,帶來更美好的後果。
|
 ![]() 聖母領報大殿頂部,靈感來自若瑟棍杖上綻放的百合花。 |
同樣地,我也認定了很多事情「應該」是這樣那樣,自認為合稱不過,曾經以為對人要真誠,就應該以同一副面孔對待所有人,因為「變臉」等於「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直至後來讀保祿的「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為的是總要救些人」(格前9:22),才漸漸細味箇中意義,當對待别人,不要老是先從自己出發,而是無時無刻以對方為先,再回看自己可以為對方做些甚麽,最重要的是與對方同行。降身成血肉,與人――特别是罪人――同住的主耶穌,不正是這樣嗎?天主再一次打破我的偏見!回看聖母,她的人生不也是不斷地讓天主改變嗎?無論甚麽遭遇,她從不另有主見,反而「默存心中,反覆思量」天主想要她怎樣,是我的榜樣。
 ![]() 普世民族同沾母愛:左為中華聖母,右為印度聖母。
|
天主,我還有很多執着,求祢憐憫我,開放我的心接受祢無盡的可能,我願將一切交托給祢,包括餘下兩年多的學習生活,求祢帶領,亞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