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怎樣利用《和平》祈禱?
《和平》首頁
本月份《和平》目錄
訂閱《和平》


四月《和平》


祈禱與服務


意向一

總祈禱意向: 願候令聖秩及已令聖秩聖事的司鐸都能恆常得到悉心的培育。

「我提醒你把天主藉我的覆手所賦予你的恩賜,再熾燃起來」(弟後1:6)。

用聖保祿對弟茂德所說的話,來形容司鐸們在授聖職禮時所蒙受的「天主的恩賜」,須不斷培育,相當貼切。這句話幫助我們掌握真相,了解司鐸要終身培育,是獨特至極的。而保祿寫給弟茂德的另一篇文章,對我們亦大有裨益,保祿說:「不要疏忽你心內的神恩,即從前因預言,藉長老團的覆手賜予你的神恩。你要專心做這些事,全神貫注在這些事上,為使眾人看出你的進步。應注意你自己和你的訓言,在這些事上要堅持不變,因為你這樣做,纔能救你自己,又能救你的聽眾」(弟前4:14-16)。

保祿吩咐弟茂德「熾燃」天主的恩賜,就如人們重燃餘燼一樣,藉此一再迎納並永記不忘這獨特的殊恩。天主「更新了一切」(參默21:5),一切來自祂的恩寵遂「歷久常新」。保祿吩咐弟茂德要將那常新及「從前」的美態活出來。

但這「熾燃」的出現,不單是弟茂德本人的功勞,亦非他動腦筋及用意志造成。那「熾燃」亦是蘊含於天主恩寵中的活潑動力的效果。換句話說,天主重燃了自己的恩賜,藉此令它內在豐盛非常的恩寵及責任,得以更好地釋放出來。掌管奉獻及派遣的聖神,藉著聖事把司鐸塑造得酷似教會的領袖及牧人 ── 耶穌基督,再派遣他從事牧靈職務。就是這樣,司鐸的內心便永遠成為耶穌及教會的神職人員,無法磨滅。他來分享那永久及義無反顧的生活方式,並受託從事牧靈職務。這職務從此植根於他的內心,而且牽涉他生命的全部,故神職亦屬永久性的。聖秩聖事給予司鐸的恩寵,不但令他分享到耶穌救贖的「能力」及「職務」,亦分享到耶穌牧靈的「愛」;同時讓司鐸在必須借助恩寵,才能做好他接獲的職務時所依靠的殊恩。

為此,我們發現,持續培育的適當理由及基本動機,蘊含在聖秩聖事的活動之中。

當然,司鐸的持續培育,亦有純粹出自人性的理由。首先,那是為了司鐸的個人成長。其次,每一個生命都是邁向成熟的不變道路,若非不斷培育,便難日趨成熟。此外,籠統來說,培育的需要亦出於神職及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即是為他人服務。任何專業、職業或工作,若要追上時代,保持效率,都要不斷更新。與時代巨輪並進,正是持續培育的另一人性原因。

但上述的培育動機,都因神學的動機,變得更加清楚,這些神學動機,我們需要進一步反省。

聖秩聖事就其性質而言(所有聖事皆同),作為一項「標記」,可視為聖言,實際亦然。這聖言關乎召喚及派遣。司鐸領受呼召及使命的最強烈表現,就是領受這件聖事。藉著聖秩聖事,天主選召人們加入神職行列。耶穌說「來,跟隨我」的這一句話,在祂的教會舉行新司鐸的祝聖禮時,獲得圓滿及肯定的宣示。主教除了祈禱及覆手之外,亦為教會將這番話向外公布。然後司鐸便懷著信德回應耶穌的召叫,說:「我來了,我跟隨你」。由此刻起,司鐸終其一生,要在無數場合重複確認那基本的選擇,這些回應都源於當初對聖秩聖事的正面答案:「是」,並為此變得朝氣勃勃。

在這方面而言,我們可以談談神職「內」的召叫。事實上,天主一直不斷召叫及派遣我們,並揭示祂對司鐸、對教會及對社會的歷史發展所規劃的救世大計。持續培育的意義,正是由此而來。我們需要終身培育,以辨別及追隨不斷出現的召叫或天主的旨意。所以伯多祿宗徒受耶穌所託照料羊群後,仍被召叫追隨復活的主。「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群。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你年少時,自己束上腰,任意往來;但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給你束上腰,帶你往你不願意去的地方去。』耶穌說這話,是指他將以怎樣的死,去光榮天主。

說完這話,又對他說:『跟隨我罷!』」(若21:17-19)。「跟隨我」遂伴隨伯多祿的一生及他的使命。「跟隨我」這召叫所要求的,是至死不渝的跟隨(見若21:21-22),標誌著完全的自我奉獻,甚至捨生殉道。

主教會議解釋了需要持續培育的原因,亦揭示了培育作為忠於神職的深層性質,以及作為「不斷歸依的過程」。聖神在聖事中傾注祂的恩寵,支撐著司鐸對聖神的信德,並與他同行,鼓勵他走那無盡的歸依之路。聖神的恩賜並沒有剝奪司鐸的自由,反而「召叫」司鐸善用自由,負責任地與祂合作,並接受終身培育為託付給他的工作。所以終身培育是司鐸忠於自己及神職的規定。那是愛耶穌基督及忠於自己的表現。但這亦是愛天主子民的表現,因為司鐸的服務對象就是他們。事實上,那是公義真正及適當的表現:天主子民有基本的「權利」接受天主聖言、聖事及仁愛的服務。司鐸要確認及孕育當初義無反顧的牧靈承諾,所以司鐸對天主的子民有應盡的義務。司鐸需要持續培育,確保自己能妥善地回應天主子民的這項權利。慷慨大方履行牧靈職務是司鐸持續培育的重心:施予慷慨牧靈精神的聖神,引領及偕同司鐸,更深入認識基督那豐富得不可斗量的奧秘(見弗3:14ff),進而深入鐸職的堂奧。司鐸慷慨牧養天主的子民,這份工作本身,驅使司鐸在所服務的對象身上、其家庭、社會及歷史的獨特情況中,更深入認識到他們的希望、需要、困難及感受。

上述的,都是持續培育的目標,持續培育可理解為一個清醒及自由的決定,去活出牧靈的職務及聖神的魄力,而聖神正是持續培育的源頭,亦時刻滋潤著它。這樣看來,聖秩之恩及其職務都要求領受的人,無論在任何歷史時刻,都要終生不斷接受培訓。今時今日更有其迫切需要,因為不但神職人員處身服務的社會及文化環境,在急速轉變,亦因為「新的福傳」,已成為教會最重要及迫切的工作(……)。

若望保祿二世
宗座勸諭《我要給你們牧者》
1992年3月25日




個人和團體反省
  1. 我們城市的神學院,有多少學生?


  2. 我們的堂區,或近鄰堂區有沒有年輕人準備投身神職行列?


  3. 我們可做些甚麼,才能增加打算領受聖秩的人數?






意向二

福傳意向: 願基督徒團體在日常的牧靈工作中,
以《教會傳教工作法令》的傳教精神,
作反省的主題,獻身的理由。


天主要求每一位基督徒都抱著信德和望德向前看,這是千禧年的另一成果。榮幸地,天主信任我們,召喚我們服役,展示其仁慈一面(見弟前1:12-13)。這召叫不是預留給一小撮人的,而是為了每一個在各自生活崗位上的人的。在宗座牧函《新千年開始》中,我這樣寫道:「這熱情必能在教會內激起一份新的使命感,這項使命不能留給一群『專家』,而是必須全體天主子民共同承擔。那些真正接觸過基督的人,不能隱忍不宣,必須為基督作證。這種向外拓展的新思維,需要成為每個基督徒團體或小組的共同承擔……我們必須懷著信心向所有人介紹基督。我們對成人、對家庭、對年輕人、對小孩宣教時,永不隱瞞福音最基本和徹底的要求,但按各人的感受及語言,考慮每個人的需要,以保祿的說話為鑒:『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為的是總要救些人』(格前9:22)」。

若我們環顧四周,看看仍未認識或承認基督的人群,我們會發覺召喚人們履行使命的迫切性。沒錯,弟兄姊妹,今時今日我們更需要《教會傳教工

作法令》的傳教精神。我的內心,深深牢記著我在朝聖時所能默觀的人類面目:基督的樣貌反映在窮人和受苦難者的面上;在那些活得像「沒有牧人的羊」(谷6:34)的人之內,基督的面目如鏡子般反映出來。男男女女都有權獲得別人「教訓他們許多事」(谷6:34)。

看見別人軟弱及不足時,人性的軟弱會誘惑我們拒施援手,即使是宗徒,也是一樣。但正是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更要凝神默觀天主所愛的耶穌的面目,再一次聽耶穌的說話:「他們不必去,你們給他們吃的罷!」(瑪14:16;谷6:37)。這樣我們便會同時體會到人性的軟弱及天主的恩賜。體會無法避免的人性局限,就會醒覺必須要向天主致謝,因為祂以恩寵扶持我們,而且還會繼續這樣做。

為此,我們怎能忘記所有奉《教會傳教工作法令》為生存理由的傳教士、司鐸、修道人及在俗的信徒?他們用生命宣揚「願上主永永遠遠受讚美!」(詠89)。他們為著這個「永永遠遠」而灑下鮮血更並不罕見:過去的一個世紀,「信德的見證人」何其多!天主的國得以成長,有賴他們慷慨犧牲。我們心存感激地懷念他們,並為他們祈禱。為那些勇於看見「有如此眾多如雲的證人,圍繞著我們」(希12:1)的虔誠信徒而言,殉道者的先例,為他們注入強心針,給予他們莫大的支持。他們的言行使福音響遍世界各地,亦將延續下去。

沒錯,弟兄姊妹,我們不能再對我們的所見所聞,保持緘默(見宗4:20)。我們都曾目睹聖神的工

作,失諸交臂,也見過天主的榮耀,不得彰顯(見格後12章;格前1章)。但時至今日,仍有無數男女,一心一意為教會工作,為教會犧牲,對我們而言,都強烈地顯示著天主的愛。我們從他們身上得到信德,亦要為此宣示天主的奧秘,為祂作證。

使命是「愉快地宣布恩賜」,這恩賜是給予大家的,是尊重每個人的自由而賜給的:那是天主給我們的啟示之恩。祂給我們啟示了自己是愛,祂「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若3:16)……。所以教會不能放棄她對世人的傳教工作。《教會傳教工作法令》的基本任務,是要宣揚基督是人類得救的「道路、真理、生命」(若14:6),(《新千年的開始》宗座牧函,56號)。我們邀請所有人參與其中,因為事情急不容緩,所以我們也期待大家立刻慷慨回應。我們必須開始著手工作,不能遲疑!就如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就如遇上天使的牧人,天使的第一個宣告,將他們牽動;就如瑪利亞瑪達肋納看見復活的主。「在這新世紀開始時,我們一方面在世界公路上行走,一方面加快步伐……復活基督為向門徒『噓』一口賜予生命的精氣,在『那一週的第一天晚上』(若20:19),在樓廳向門徒顯現,並使他們踏上偉大的福傳征途。基督要我們一如往昔,再次跟祂在樓廳相遇」(《新千年的開始》宗座牧函,58號)。

若望保祿二世
2001年普世傳教節文告
2001年6月3日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