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怎樣利用《和平》祈禱?
《和平》首頁
本月份《和平》目錄
訂閱《和平》


八月《和平》





第五章:天主在每一日的事物中 (續前)



日子一天天地過

星期二,無法啟動私家車引擎;星期三,要將汽車送去維修,安妮的母親恰巧又病了。這星期就這樣子繼續過。

星期四,街尾的男童將一些電線塞進他們的汽車尾鎖。不能打開車尾箱,大包小包從超級市場購下的東西,無處安放。

星期五都是一樣:整天下雨。巴士駛得太近行人路,濺起污水,安妮的新衣糟糕了。然而,這都不算甚麼,因為安妮還有更重要的問題要處理:她要關懷照顧。安妮的一位密友情緒非常低落;電視螢光幕的難民兒童用充滿饑餓的眼神盯著她。她的腦海浮現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用給了兒子,現在遺失了的錢,來幫助這些饑餓的兒童,是否更好?」

星期六,車尾鎖修好了。時近中午,有兩個人拍門討錢,安妮盡能力給了。


不一樣的門響

下午,又有人拍門。由樓上的窗口往下望,安妮看見一位老伯。她心裏一沉:「又是另一個悲慘故事?」她向丈夫細聲說不要應門。一會,門聲又響起。她丈夫奇怪地望著她,揶揄說;「你不是素來應門的嗎?」這時門聲又響了,不過比前細聲了,老伯正要離開。兩口子點點頭,丈夫開門去了。

老伯轉過身來,喚他們兒子的名字,想要見他。安妮的丈夫答:「他不住這裏了,但也許我可以幫忙。」老伯說:「我星期一拾得他的錢包,一直在等天氣好轉,然後按學生證上的地址,將它送回。」

老伯進來坐下,喝了杯橙汽水。八十四歲高齡的他,相當健壯;雖只受過少許正規教育,但閱歷甚廣。所以,他認為那青年人遺失了錢包內的圖書證,比掉了金錢還重要。他拿著安妮兒子的相片看了好一會,說:「這青年人,你不用擔心」。


【第五章: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