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福音雖然有很長的篇幅記載最後晚餐(13至17章),卻沒有晚餐中擘餅和分杯的敘述,只記了耶穌為門徒們洗腳。耶穌是生命之糧的言論,早在增餅的奇蹟後交待清楚了(6章)。若望聖史的這個編輯手法,巧妙地為我們解釋了聖體(共融)聖事的雙重意義。耶穌是我們的生命之糧,祂的身體為我們的得救而犧牲了。祂為門徒洗腳(服務),更希望門徒們彼此洗腳。基督徒領受了祂的聖洗,成了祂的身體,便應效法耶穌為人服務和犧牲的榜樣,為服務他人而作出犧牲。
近年有些人對「五餅二魚」的奇蹟有了新的詮釋,說其實耶穌並沒有施行奇蹟,只是群眾們見了那小孩的榜樣,都願意拿出自己的食物與他人分享。這裏無意為這說法作任何審訂或評論,只在想:若真實的話,則是個更大的「奇蹟」。因為耶穌和那小孩的舉動,觸動數千人的心靈,願意為他人的需要而獻出自己的所有。是的,耶穌願意向我們施恩,但祂更希望我們的合作和參與。就在我們的辛勞和服務中,耶穌祝福了我們的「奉獻」,使結出百倍的果實,並使之成為我們邁向永生的食糧。
主,教我們願意拿出我們生活中的「五餅和二魚」,好能成就祢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