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怎樣利用《和平》祈禱?
《和平》首頁
本月份《和平》目錄
訂閱《和平》


二零二二年 十月  第三百七十一期

 
張士倫神父



祈願教會忠於福音、勇於宣講,成為一個團結、友愛與接納人的場所,愈來愈活出共議的精神。


耶穌的福音向所有人發出邀請,教會的大門是向任何人開放的,善人、罪人、富人、窮人、老中少、各種膚色國家語言的人、各種階層和派別的人都可以把教會當做家。「為做耶穌的門徒,我不需要先成為猶太人。」這個原則非常重要,卻是大部分人經常忘記的。

何使教會成為友愛與接納人的場所?在各種教會團體中,包括教友團體、堂區、教區和整個教會的成員需要彼此聆聽、關愛和協助,而不是封閉自我、教條主義,甚至彼此嫉妒和指摘。活出友愛的具體方法豐富多樣,最重要的是有意識地去活出關愛的態度,有敏銳的心靈觸覺去明白周圍人的各種需要,而不是把自己的頭埋在自己的個人生活和工作中,把自己困在自我的既有視野中。

能夠接納,當然需要包容各自的不同,即使是雙胞胎都會有個性和習慣的不同,何況其他人?不同的人如何彼此接納,締造共融的團體,這需要利瑪竇的態度。他是一位意大利人,受歐洲文化和基督信仰的薰陶,但他能夠欣賞中國文化的長處,並和本地人交朋友,彼此交流。只有這樣的態度才能夠建立有團結精神的教會團體。利瑪竇面對的不同難道不大於我們面對的不同嗎?妨礙彼此理解和接納的因素有很多,一個例子就是咬文嚼字。

教會每個人都走上共議同行的道路。




【 完 】



© Copyright Shalom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