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預言自己的死亡迫近,而在當時跟隨祂的門徒,很多都遭受同樣的命運。我們是祂二十一世紀的門徒,多數不會要像耶穌那樣受死。路加為緩和當時的基督徒所要面對的危難,在「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之前,加上「天天」兩個字。雖然,我們多數不需要像耶穌那樣受死,但我們跟當時的門徒所面對的,亦有點相似,我們同樣要在每天的生活中,為著基督的緣故而被人置於死地。
我們可怎樣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為基督而死」,顯出多一點真實,少一點蒼涼?也許我們可以設想甲先生或乙女士 : 想像他們如果能夠「死於」他們的重罪或嚴重缺德的行為,在內心深處能夠享受到的平安與喜樂。想像他們因為察覺到自己的貪婪,為一些無辜男女造成的匱乏而深感歉疚,於是在說 : 「我再不可,亦絕不會再做這樣的事情了,我要盡力補救」。可能,此後,他們會經驗到失去權力的空虛感。不過,「死於」罪惡最終必令人心滿意足,平靜祥和,因為再沒有人要為自己的缺失而受苦了。死亡已經誕生了生命。
天父,我願意在這四旬期裏,投入死亡,死於我的一切缺失,求祢寬恕,求祢恩佑。